【202110语文组理论学习材料】发挥教研先导作用 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202110151043376396.docx

“双减”政策背景下 学校应对策略研究与指导(一)

发挥教研先导作用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治理目标。??

“双减”政策实施,对学校办学管理要求更高了,对课堂教学效果要求更强了,对育人质量提升更全面了,对教学教研要求更精细了!如何减负不减质关键在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建设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制胜之策。

1.杜绝无效、低效课堂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新课程教学必须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把握有效教学的六个基本特征。一是构建学科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二是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三是构建课堂需要的情境设计与学生展示的平台;四是构建教学内容中问题思维交锋、思想碰撞的氛围;五是构建多种学习策略,内化学习目标;六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对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校教学管理必须关注以下几种无效教学行为

  (1)无效的备课

  表象之一:摘抄式备课。一些教师的教案有固定的格式、工整的书写及讲授流程,但却缺少自己的研究思考,缺乏反思与修改的提炼。这些整齐的备课教案往往就是教材、教参、教辅的复制品,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缺乏思考和创新,用这样的备课方式备出的教案要上出一堂好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好”教案不等于有效备课,而是无效备课。

  表象之二:合成式备课。也有些教师过多的依赖于这样的集体备课,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一个单元,大家合起来公用”的形式。这样的备课方式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性智慧的发挥,尤其面对学生群体及个体也不尽相同,这种合成式的集体“备课”过于简单化了,分工备课合成的教案不等于有效的集体备课

  (2)无效的教学活动

  表象之一:学生的“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不少课堂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无“深度”。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课堂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的帮助。

  表象之二: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形式化倾向严重,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缺乏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

  表象之三: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讲代学。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成听众、成摆设。

  (3)无效的训练作业 

  表象之一:堆积各种辅导资料。现在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教师拿来就用,但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做过多的练习,无疑是给学生加重了负担。

表象之二:简单机械重复训练。辅导资料上的练习多重复、单调,缺少创造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生体验不到成功感和因成功带来的满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致使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者体会较多的却是挫败感。

  (4)无效的教学手段

  突出的表象: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先进教学手段,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