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与提升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以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和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为依据,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中异步教学理论为参考。
1、因材施教理论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教育。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
2、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条件,95%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的条件,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潜在水平(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引导就可以达到),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两种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成功来激励他们,发挥求知的“内驱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完全有可能。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分层次教学正好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机会。
- 上一篇:201901劳计生组理论学习材料
- 下一篇:201901物化组理论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