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在不一样的课堂中找寻自我

作者:徐莉玉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9日

[摘要] 自从新课改,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上课评价一度被要求形式多样、趣味生动,而我一直在思考,难道只有这样的才是好课吗?作者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各种尝试,也经常听课学习 “怎样上好课”,思考之余,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新课改 尝试  核心素养  思辨

  自从新课改,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上课评价一度被要求形式多样、趣味生动,而我一直在思考,难道只有这样的才是好课吗?要求学生动起来,难道不可以是脑子动起来吗?而脑子动起来是没有声音的呀。动画美轮美奂,视频直观形象,音乐荡气回肠,语言幽默生动。置身其中,恍若观赏一场艺术表演,不禁要拍手鼓掌。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华丽的课堂的确吸引人,偶尔一节这样上上学生很感兴趣,但即使是这样,如果课后去与学生沟通,发现华丽丽的课堂之后学生也只是记住了吸引人的动画视频,只是记住了作为引子的事例片断,真正的重点一个没有记住,更不要说难点的突破,那我们还要觉得那样的可是好课吗?更何况,如果每节课都是这么上的,学生是否会觉得疲劳?

2016年下半年外出听了多节《激发学习热情》的同课异构,印象最深的有两节课,有一节课形式多样,听40分钟课感觉像观看了一场师生互动的综艺节目,一开始的导入,教师就是变小魔术吸引学生纷纷上台来尝试,效果倒是不错,之后,老师分小组进行比拼,始终维持着学生的兴奋点,也许这个班学生喜欢这种比拼,也许是因为比拼之后有奖品,那一罐老师放在讲台上的棒棒糖,热热闹闹40分钟过去了,书本上的要点都被学生找出来了呈现出来,最后5分钟在《我相信》的歌声中学生和老师一起品味着棒棒糖,听课老师也分到了糖果。上课老师自己很满意,学生也很开心,但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在想,这样真的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了?学生真的明白怎样端正学习态度了?学生知道怎样主动去培养学习兴趣了?透过热闹的背后,我只看到学生对照着直观的问题,比拼大家在书上找出答案的速度,却没有看到深刻的思考和领悟。这节课上是展现出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可是这样的热情能够转化为学生今后持续学习的动力吗?

还有一节课,没有刚才那节课的激情,从一则新闻导入,后以吴天胜的例子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要点,随着吴天胜这个人的转变逐一层层递进突破,让学生感觉到“要成为这样一个“天才”并不是距离自己太遥远的事情,每一个乐观、勤奋、不放弃自己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之后开展一些小的记忆练习,学生尝到些“甜头”,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再结合一些有趣的例子,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如何在学海中转苦为乐”,最后,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诊疗室,针对自身学习的目前情况进行“自我诊断”,小组讨论,提出建议。接近尾声,教师娓娓道来一段很平实的寄语。整一节课并不热闹,也不跌宕起伏,但是却可以感受到学生随着老师的预设一点一点在思考自己学习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我作为一个学生,我能在这样的课堂上静下心来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能累积起来的探究欲望也可以激起自己继续学习的热情。听着这样的课让我很舒服,也很豁然,这大概就是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吧!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或者也是不擅长将课堂弄得花里胡哨、热热闹闹,而习惯于引导学生思辨与觉悟,但是这样的课堂,遇到合适的班级会觉得开展很顺利,而遇到有些班级却也有尴尬。再加上近几年来,很多听课评课的老师们都更关注是否教学形式多样新颖,是否课堂气氛热烈等,我在自己摸索教学的道路上开始迷茫了,我尝试各种教学方式,自己擅长的或者不擅长的,一堂课在多个班级会使用多种方式去与学生探究,但是总觉得还是把握不准。所以,一直都寻寻觅觅。现在发现确实自己错了,走远了,我该做的就应该是坚持自己的风格,以此作为基点,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根据不同的授课班级,加以调整改动,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就可以了。思想品德课程承担着培养创新思维范式和现代公民素养的使命,思辨力必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我这个方向并没有走偏,所以我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去学一些自己不太认同且也不擅长的方式去站稳我的讲台,赢得同行的认可,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坚守住自己,向纵深处挖掘自己的潜能;我需要做的就是要稳住自己的心,去赢得学生的心。

事实上,在我尝试的很多课堂上,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说Flash动画视频,却冲淡了对故事本身的关注度,学生的兴趣点会转移到卡通动画中,全然不顾故事本身。甚至有的时候仅是精美的PPT,也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而忽略了对PPT上的内容。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不使用PPT教学、不使用音频视频上课,没有了这些干扰,简简单单地讲故事,简简单单地阐述案例,学生就像小时候围在大人身边听故事一样,高潮处屏住呼吸,精彩处会心一笑,神情专注认真。有时候突有灵感,顺势会想出一些有意思的板书。有时候,把黑板、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展示成果,思辨的内容也可以活起来。有时候我们根据书上或者教师准备的案例会让学生归纳结论,偶尔有时候,我尝试不先出示例子,让学生归纳结论,而是由我先出示了某些结论,来让学生举例子,反倒促进学生去思考,理解再思考什么例子是契合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启发思维的效果。以往学生都明白例子之后肯定是结论,所以脑筋都不动的要么等待,要么就是念念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