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作者:顾翔海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内容摘要:长安中学把握校情、生情,从班级课堂管理改革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策略,重点抓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定位、施教过程的分层、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以及建立差异评价机制等,较好地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适合学生  差异教学  个性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就很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要体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就要在课堂教与学的设计与实践中,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补其不足,扬其长处,更加施展其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从校情出发,自觉地、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好“因材施教”原则,推进差异教学,实施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发掘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质,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实现协调发展,全面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引入“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在普通初中学校里,生源学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方式的选择和策略优化,而教育方式的科学与否,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我校所在地——无锡惠山长安街道,在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形成了以轻纺类为主的乡镇企业群。这些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大量涌入,他们的孩子也随同到街道落户和上学。十几年来,除了本省苏北地区的学生,学校每学年都有来自安徽、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子弟约五、六百人。近三年,入学生每年都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55%以上,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全校1500多个学生中,有土家族、侗族、回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民风、习俗、教育等诸多原因,导致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与外来生源学业质量不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本地小学毕业生中一部分顶尖的学生考入市、区重点初中,离开招生地块,造成我校优质生源显著减少,学困生大量增加这一严峻的问题。我校学生的学习从禀赋到方法再到成效是有差异的,尤其表现在学习准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的信条,闯出了一条教学的新路子,那就是引入“分层递进” 教学策略。

二、探索“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

分层递进教学的生命就是避免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实行“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分层递进教学就要重视协调这两者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一)稳定行政班,分两层教学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到了初三的第二学期,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将全部学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愈加明显,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差异更大。有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而教师在实施统一的教学时,一般都是以中等难度为主,难以兼顾两头,导致教师、学习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都十分苦恼,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所有学生都能接下来的中考复习过程中有所进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业水平的相似性,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在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中进行相应的分层递进教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我们不分好班差班,原来的任课教师、行政班级、日常管理、其他学科学习等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