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独,亦是会爱——读《百年孤独》有感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6日

首次接触《百年孤独》,是在二十年前。当时从图书馆借了厚厚的上下两卷来读,基于文化传承的差异、阅读量的不足,我对这部小说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晦涩。直观上的晦涩,感官上的迷茫,思维上的滞顿,让我读两页,丢几天,再打开来读几页,再无奈放下。反复数次,勉强读了百来页,终高阁一束、蛛丝蒙尘,索然寡味地还到了图书馆。

寒来暑往,山水又逢。心中的痂,再度被无情揭开。前段时间,校图书馆又购进一批新书,有文学艺术类、科学技术类、教学实践并理论类等,计两千余册,共七百多种。随手而翻,青眼又加,《百年孤独》在焉。虽云偶遇,实乃孽缘。灯下夜读,不得不为。

一人独居,清灯孤影;百年执着,莫不关爱。此刻,马尔克斯与我相对,孤独的文字与如水的岁月交叠错落,重逢的喜悦渐渐散去,而沙漏,依然不紧不慢,一点一滴。也许,身为作家是幸福的;也许,身为读者能读懂作家内心的孤独与爱,同样是幸福的。乍读《百年孤独》,似觉此书是加西亚凭直觉、信手拈来的创造;又如画家胸有成竹而又自如洒脱地泼墨一般。小说既是完美的建筑艺术,又是自由空灵的彰显。他自由到在某个地方多用几块砖头来搭一个整体上十分和谐的台子,而不用担心突兀或空缺凹陷。和谐的完美,那一定是匠心之作。

泡一杯茶,燃一支烟。灯光下,还是让我与百年一起孤独。对,还需爱,百年的爱。内心如此细腻,描摹如此逼真,组织如此缜密,比之好莱坞大片亦不遑多让。艺术,与门外的客人们最好的交流,就是美好。能激荡起客人们心中那份似乎一直存在又似乎走了太久的自由情感,则满腔甜蜜。

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概念化的词语——魔幻现实主义,以触及此词,才明白自己又一次掉进了经验的泥淖。克里希那穆提,简单自由,如果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是否落入思维的窠臼,也是不太好的吧。自由应该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不然,人也许会疯掉。你提供的方法很好,但是否愿意采纳,亦是我的自由。对,我宁愿遵从自己的内心,我不能让自己掉进人为的泥淖。

还是继续阅读吧,我完全是把它当做一个真实的故事。还一直在考量这是不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系,作者是属于哪一个霍阿卡蒂奥哪一个奥雷连诺。整个故事像一个摆地摊的小贩,来了,走了。不留一丝痕迹。和小王子的思想有点像,我是从小王子开始,认为这个世界是一片虚无的吗?还有后来理性地分析而得来的结论。认为人应该不带任何情感地活着,不要懊丧委屈后悔,这些都是垃圾情绪。时光如白驹之过隙,很多东西的存在都很短暂,就连财富也只是一种游戏,唯有爱能永久。难道我只是想让自己快乐一点,不能有那么多的悲观想法吗?

刘轩说,他喜欢百年孤独这本书,每七年都会重读一次。我想我也喜欢,只是不知道自己会在余生会读几次。

只有现在的我才可以理解百年孤独,要是想读教科书语文那样应该是不会从老师的想法里获得什么启示的吧。只会是一团浆糊。

作者的看法是我喜欢的角度。创作的时候,可以想见是站在一个多么可观公正的角度。正是这种不带感情偏向的创作,反而给人一种清新自由之风,而常见的创作大多是带有感情偏向的,譬如三国演义,浓浓的蜀汉情感。开始读的时候,一切发生了,哦,才知道竟然会是这样子。爱情和婚姻没有随意吧。但是读到没落的那一些,竟感到有一丝丝的悲凉,总以为结局是家业重振之类。

而且读到后面,因为心里的作用吧,竟然也感到有些许的魔幻了。

夸张一点更有利于创作。我想我有点像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了。这是一种被界定吗?埋头于书堆之中,跟外部的世界有点疏远,也是一种孤独。自由,孤独,和爱。乌苏娜最好,起码那最爱的人是准确无误地投注到命运的结构之中的。

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性格都有。最好是完美的人,性格完美的人。每一种描写看似漫不经心,那都是绝妙的。我什么时候可以写出这样的感觉?也许,此生没有这个可能了。

自由的生活,时间不会很快,但也不会很慢。爱吧,在爱来的时候。不要去爱,在爱没来的时候。孤独,总是单向;只有爱,才是双向的。

最后,一阵风裹着一切也许是回到最初来的地方。用对的想法指导行动,净化精神世界。女人因为将灵魂的一部分让男人背着所以活得很长?用对的感觉生存,就像找到了最平衡的感觉,最信任的感觉一样。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因为孤独,所以渴望爱。殊不知,是渴望,才让自己孤独。孤独和爱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种事物的两个侧面。

合上扉页,重回尘埃。生活还得继续,孤独还得继续,爱,亦得继续。

好好生活,好好爱。读之有感,是为之记。

汪也为???20191211夜于无锡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