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差异”引爆别样的和谐思品课堂

作者:赵倩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无锡市长安中学 赵倩

【摘 要】思品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中不断创造和谐环境,鼓励个性化回答,尊重差异;更要“以生为本”,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差异,找到教学与学生差异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引爆别样的和谐思品课堂。

【关键词】差异教学 学生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的思想不断渗透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基于此“差异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实践。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它要求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匹配。

  怎么才能更好地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践差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对差异教学的理解与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认识差异

  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首先需要教师学习一定的教育理论,打开自己的视野,转变好自己的观念,尤其是初中思品课教师。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传统的思品课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只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力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与终身学习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他认为人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的只是智能类型是什么,几种智能表现出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人显现得较早,有人显现得较迟。这种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推崇,因此对传统的“以分为尊”思想带了很大的冲击:学生都有强项与弱项,不是语数外好就是“好生”,体育美术音乐好也是“好生”,只是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同而已。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不断学习,转变好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必定每人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二、创造和谐环境,鼓励个性化,尊重差异

  思想品德课程往往被学生贴上“枯燥”、“烦闷”、“无趣”的标签,尤其是无锡的思品课,从中考学科转为学科考查的形势下,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骤减,达不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无疑这是对思品教师的考验。

1、转变角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原来的“主导”变为现在的“导演”;从原来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评委点评”;从原来的“主角”变为现在的“ 配角”。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变得和谐,生生互动变得越来越多,主动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2、允许课堂的“异类”,鼓励个性化

在传统的思品课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是被压制、被批判、被扼制的,我们寻求“快节奏的”、“同步化的”、“批量化的”教学:统一的教材教法、一样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步调。可学习结果却不尽如意,学生也未能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

  作为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欣赏、尊重、发展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异类”往往被教师贴上“捣蛋”份子,但是细细深究孩子“另类“的回答也是他经过思考后的结果,而社会的发展不就是在这些“异类”“另类”的思考中,打破常规,创新发展的吗?这些“异类”的存在如果长期打压说不定天才就此扼杀,其他学生“欲动”的好奇之心也渐渐消失,变得失去自我,麻木空洞。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